- 大學士
- (大学士, 大學士)
官名。 唐景龙二年(708)置修文馆(后改弦文馆、 昭文馆)大学士, 至德二年(757)置集贤院大学士, 元和年间后, 皆由宰相兼领。 天宝二年(743)又曾置崇贤馆大学士, 亦由宰相兼领, 贞元四年(788)废。 五代后梁曾置金銮殿大学士。 襟初, 沿唐制, 宰相分兼昭文馆、 集贤殿大学士, 其后又置观文殿、 贤政殿大学士, 用以优礼前任宰执。 明洪武十五年(1382), 仿宋制, 置华盖殿(后改中极殿)、 武英殿、 文华殿、 文渊阁、 东阁大学士, 以辅太子, 备顾问。 明成祖选翰林官入直文渊阁, 参预机务, 称为内阁, 有人渐升为大学士, 但官阶仅五品。 仁宗增置谨身殿(后改建极殿)大学士, 后大学士常以三孤兼任尚书, 地位尊崇, 为皇帝起草诏令, 批答奏章, 虽无宰相之名, 而有宰相实权, 号称辅臣。 清初, 置内三院大学士, 顺治十五年(1658), 改内三院为内阁, 置中和、 保和、 文华、 武英诸殿与东阁、 文渊阁大学士。 嗣一度复内三院旧制。 雍正九年(1731), 置协办大学士, 乾隆十三年(1748)定制, 置大学士满汉各二人, 官衔以保和、 文华、 武英三殿及体仁、 文渊、 东阁三阁为称, 其中保和殿大学士不常置, 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人。 清大学士官阶一品, 为文臣最高级, 名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, 而清初有议政处制其权力, 雍正年间置军机处后, 其职权被取代, 但军机大臣及内外官员之资望特重者仍爱大学士, 以示尊崇。
* * *(大學士, 大学士) 官名。 唐景龍二年(708)置修文館(後改弦文館、 昭文館)大學士, 至德二年(757)置集賢院大學士, 元和年間後, 皆由宰相兼領。 天寶二年(743)又曾置崇賢館大學士, 亦由宰相兼領, 貞元四年(788)廢。 五代後樑曾置金鑾殿大學士。 襟初, 沿唐制, 宰相分兼昭文館、 集賢殿大學士, 其後又置觀文殿、 賢政殿大學士, 用以優禮前任宰執。 明洪武十五年(1382), 仿宋制, 置華蓋殿(後改中極殿)、 武英殿、 文華殿、 文淵閣、 東閣大學士, 以輔太子, 備顧問。 明成祖選翰林官入直文淵閣, 參預機務, 稱為內閣, 有人漸升為大學士, 但官階僅五品。 仁宗增置謹身殿(後改建極殿)大學士, 後大學士常以三孤兼任尚書, 地位尊崇, 為皇帝起草詔令, 批答奏章, 雖無宰相之名, 而有宰相實權, 號稱輔臣。 清初, 置內三院大學士, 順治十五年(1658), 改內三院為內閣, 置中和、 保和、 文華、 武英諸殿與東閣、 文淵閣大學士。 嗣一度複內三院舊制。 雍正九年(1731), 置協辦大學士, 乾隆十三年(1748)定制, 置大學士滿漢各二人, 官銜以保和、 文華、 武英三殿及體仁、 文淵、 東閣三閣為稱, 其中保和殿大學士不常置, 協辦大學士滿漢各一人。 清大學士官階一品, 為文臣最高級, 名為協助皇帝處理政務, 而清初有議政處制其權力, 雍正年間置軍機處後, 其職權被取代, 但軍機大臣及內外官員之資望特重者仍愛大學士, 以示尊崇。
Chinese Collegiate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bureaucratic ranks (Simpl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). 2013.